09 氢氘原子光谱(90pts)
实验目的
对氢原子的光谱巴尔末线系列进行测量和分析,同时学习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谱线测量的基本技术,学习测量里德伯常量的方法;学习获得氘原子的光谱及其分析方法。通过对氢氘原子的研究,探究同位素光谱的研究方法。
实验原理
里德伯常量及氢氘原子核质比的计算
氢原子光谱图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三个谱线系列,一个谱线系列在可见光和近紫外区,称为巴尔末系;一个谱线系列在紫外,为莱曼系;另一个谱线系列在红外,为帕邢系。此外,在长波长方向还有一些不很清楚的线系。每个谱线系都很有规律,间隔向短波方向递减
变密变弱。巴尔末发现谱线的波长与谱线的序号n有关,n=1,2,3…,它们之间的关系是:
其中,是里德伯常量。
之后,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(Johannes Rydberg)将公式改写为以波数表示的形式:
其中为原子核的电荷数,为电子的质量,为原子核的质量,为真空介电常数,为普朗克常数,为光速,为电子的电荷量。里德伯常数可写为:
若,则,所以。
因为,,所以有:
因为,,所以有:
实验仪器和工作原理
- 光源: 实验所用光源为氢氘放电管。当一定的高压加在放电管的两极上时,管内游离电子受电场作用飞向阳极,碰撞氢氘原子,解离成氢离子和氘原子,激发其能级,回到低能级时发射光辐射。
- 光谱仪:采用光栅光谱仪,利用光栅的衍射特性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。
- 光电倍增管:利用光电效应,电流放大元件,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。
实验仪器
光源(氢氘放电管)、光栅光谱仪、光电倍增管
实验内容
将光谱仪的电压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,启动设备,打开软件,复位光谱仪至位置。
光谱仪的定标(Hg灯光谱的测量)
a) 将Hg灯放在光谱仪入射狭缝前,开启电源,将负高压调至。
b) 调节好以下设置后点击“单程”图标,开始扫描。
软件设置 | |||
---|---|---|---|
c) 扫描后:
1) 如Hg灯的谱线峰值高过1000,适当降低电压值,重新扫描;
2) 如Hg灯的谱线峰值过低(最高峰<700),适当提高电压值,重新扫描;
3) 其中508nm附近为二级衍射峰,可视作干扰,不论峰值高低都应人为忽略。
d)依次记录谱线中每个峰对应的波长(共9个峰)。(如图1所示)
HD灯光谱的测量
a)将HD灯放在光谱仪入射狭缝前,开启电源,将负高压调至左右。
b)从HD灯后部的小孔望进去,并移动HD灯,找到光线的焦平面(即最细最亮的线),并使其与光谱仪的入射狭缝重合,以便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光谱仪。
c)调节好以下设置后点击“单程”图标,开始粗扫。
软件设置 | ||
---|---|---|
扫描之后,找到3个明显的峰。(如图2所示)
d) 细扫光谱 确定准确波长
1) 设定采集间隔为,依次在(即)的 3个峰附近的范围内扫描。光谱仪上的负高压可根据谱线的高低而调节。目的将每一个n值(主量子数)对应的H、D谱线峰值分离开,共需测出3组() HD 双峰。
2) 如H、D谱线峰值不能分离(范围的谱线只有一个峰值),可微调HD灯的摆放位置。
3) 得到H、D双峰后,记录峰值波长(短波长为D,长波长为H)。(如图3,图4,图5所示)
实验数据
序号 | 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序号 | |||
---|---|---|---|





数据处理
拟合修正公式
以Hg灯的测量波长为横轴,理论Hg波长为纵轴,进行线性拟合,得到修正公式:

修正HD灯的波长
计算
计算
计算
。
误差分析
- 光谱仪的仪器误差,机械测量的误差
- 衍射过程中微小的误差
- 环境光干扰
- 测量环境不严格真空
实验结论
本实验使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氘原子光谱,测得氢的里德伯系数为,氘的里德伯系数为,计算得同位素质量比为,与理论值基本相符。
思考题
画出氢氘原子巴尔末线系的能级图,并标出前4条谱线对应的能级跃迁和波长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