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(82.5pts)
实验目的
- 利用单摆的原理测量重力加速度。
- 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尝试与训练。
- 学习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方法,并学会使用适当的器材减小误差。
实验原理
由单摆的周期公式
可以推出
其中为摆线长,为摆锤的直径,为摆长(),为测量时间,为周期数
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摆线长,球的直径,摆动N次的时间来计算重力加速度。
通过网上资料可以得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。
由此实验误差可以通过来计算。要求不确定度小于1%。
钢卷尺的最小刻度为,游标卡尺的最小刻度为,秒表的最小刻度为,人的反应时间约为,所以,。
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摆线长,
周期数。
经过误差分析,我们选择,。
实验仪器
1.细线 2.小球 3.秒表 4.游标卡尺 5.钢卷尺 6.铁架台
实验内容
-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。(多次测量取平均值)
- 用细线穿过铁球,并绑在铁架台上,测量绑定位置到小球上端的距离。(多次测量取平均值)
- 将秒表复位,拉动小球到一定高度(角度),放开小球,当小球经过摆动的最下端开始计时,测量摆动次的时间。(多次测量取平均值)
- 记录数据,计算出。
- 比较当地重力加速度,计算误差,得出结论。
实验数据
摆线长度测量5次,摆球直径测量5次结果如下:
1 | 2 | 3 | 4 | 5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每次测量次周期,总时间测量5次,结果如下:
1 | 2 | 3 | 4 | 5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数据处理
计算平均值
。
计算误差
。
A类不确定度
。
B类不确定度
合成不确定度
传递不确定度
误差分析
- 测量读数存在误差
- 人对于摆球到达位置的判断,以及反应判断存在误差
- 摆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和连接端的摩擦力的影响
- 摆线的弹性变形,以及其质量
- 摆角带来的高次项,计算公式本身的近似
实验结论
测得重力加速度,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相差,误差在允许范围内。